燃尽生命鉴初心追记都昌县自然资源局汪

北京什么酒渣鼻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35.html

九江新闻网讯(熊瑞记者柯亭依/文)11月26日,鄱湖之滨,细雨生寒,冷风刺骨,持续的晴暖天气戛然而止。

都昌县自然资源局汪墩所会议室内,10余名干部群众围坐一起,气氛从未如此凝重,哀思未曾如此绵延……

15天前,年仅41岁的都昌县自然资源局汪墩所所长张波走了,走得那么突然。

怎能不伤怀?同事们回忆起那些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苦为乐的日子。他,太久没有休息了,太累了,耗尽了自己生命的能量……

怎能不哀思?群众们回想起那些他话冷暖、唠家常、解“疙瘩”的片段。他,许诺要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幸福曙光就在眼前,可唯独没有他自己……

怎能不惋惜?亲人们追思起那些他侍奉长辈、孝敬老人、关心妻小的画面。他,说好了要带家人出去旅游一次,可连一张“全家福”都永远拍不成了……

“张波同志是做群众工作的一把好手,总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爱戴。”“他总是冲锋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令人敬重的好同事、好大哥。”怎样的责任担当,让他生前的领导、同事常相思,干事雷厉风行、为人和蔼可亲的身影总浮现眼前。

“他为人正派,恪守原则,心里却总装着乡亲,太惋惜了。”怎样的为民情怀,让与他相识仅数月的群众忘不了,出殡那天,百姓们排着队伍送他最后一程。

“以后再也不能靠在您的身后去上学,再也不能看见您来接我放学的身影,再也没人帮我剪指甲了......”怎样的生死诀别,让他亏欠的家人永难忘,追悼会上,12岁女儿泣不成声追思着与父亲相处的时光,在场的人无不哽咽泪目。

待我们追寻这位“自然资源人”的生命足迹,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时,才发现,这是一位平凡但不平庸,淡然一生却志向高洁的好公仆。他以炽热的情怀,坚定的信念,一心一意跟党走,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虔诚、对群众的赤诚,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未完成的“土地丈量”

张波生前工作的画面

张波,年5月出生,共产党员,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人,生前系都昌县自然资源局汪墩所所长。年11月11日上午,张波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41岁。

“当接到同事电话,说张所长走了,我还打趣说别开玩笑,张哥身体那么好……”张波生前同事邹恒说,他离世前一天,仍一心扑在工作上。

事情来得太突然,但并非毫无征兆。11月10日是星期天,像往常一样,张波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来到汪墩乡北辰自然村,上山丈量土地。村头的山并不高,但山脊蜿蜒、荆棘丛生。“你这么好的身体,这么年轻,今天爬点山怎么就受不了啦?”村民黄万和回忆,那天,张所长爬了没多久,说“脚发酸发软,身体很难受”,他还笑着“挖苦”道。

“他是累倒的。”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随同张波上山的村民黄万贵感慨,看到张波头上直冒汗珠,爬山吃力,村民劝他休息,他都回绝了,当天上午坚持完成了10多亩山林的丈量。

北辰村村民与张波相识时间并不长,仅两个多月。年9月份,芙蓉山工业园区建设涉及到汪墩乡余亩的土地征收。“乡里成立了工作组,张波一肩双挑,同时身兼征地和土地丈量工作。”汪墩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吕云山说,两个多月以来,张波没有片刻懈怠,一颗心全都放在工作上。征地及土地丈量已接近尾声,可张波却没能等到任务完成的那天。

“10日下午3时,张所长同南昌纬地测绘公司工作人员赶到清水村,测量了两户新开地基。”邹恒回忆,张波在离世前几小时,还在电话里叮嘱他与测绘人员做好工作对接。

下午5时许,张波家人在办公室看到他时,已是满脸虚汗,脸色煞白。“送到卫生院打了吊针,仍未见好转,我们当天医院。”张波的妻子詹陈陈说,医院做了体检,看到张波疼痛难忍,她的心一直揪着。张波还安慰她,“等我睡着了,就不难受了”。

翌日上午,张波原本打算体检报告出来前,先在家中休养。等到临近中午,外出工作的妻子始终打不通张波的电话,立即赶回家中,才发现自己的丈夫再也“叫不醒”了。说到这,詹陈陈忍不住泪水,失声痛哭。

以“群众杆秤”为标尺

张波生前监测地质灾害点的画面

“咱干部做的一切,群众心里都有杆秤。”生前,张波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基层国土所担负着耕地保护、农民宅基地审批等职责,处在打击国土资源违法犯罪、化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最前沿,人员紧、任务重。”都昌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徐光祖说,参加工作8年多来,张波同志任劳任怨、为人低调、做事踏实,在深入一线、主动服务中,真正做到了与群众心贴心、情牵情。

征地工作难免会牵扯“利益之争”,常常是矛盾集中、问题突出、工作艰难的领域。提到张波,汪墩乡很多被征地农民却说,“服他”。

张波生前工作的画面

“来到村里,张所长脸上总是挂满笑容,见人就热情打招呼。”在村民黄万贵眼里,张波待人真诚,喜欢和百姓“交朋友”。

“工业园区建在村子附近,既能为国增税,将来咱们百姓成了‘城里人’,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出行也更便利了。”黄万贵说,这些张波曾对他们讲的话,群众“听得明白”,也“听得进去”。

“张所长心里装着百姓,不让老百姓吃亏,但做事讲规矩、讲原则。”村民黄万和回忆,在丈量土地时,张波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一把尺子量到底”,百姓提出疑虑,他就耐心讲解国土资源政策。“量清了土地,更收获了民心。”红桥村村委会干部冯万矩感慨,最终全村没有一户村民对丈量结果提出异议。

“天地之间有秆称,那称铊是老百姓”,这句话时刻装在张波的心中。在他生前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标着“个人建房用地呈报审批表”的工作材料,涉及到汪墩乡户村民自建房审批。“为了让村民早日住上新房,张所长总是风里来、雨里去,顺利完成了宅基地测量等手续。”邹恒说,这是张波生前牵挂心头的事,可是他还是没能看到这些村民住进新房。

“不畏难才能为群众解难”

张波生前骑了9年的脚踏车,陪他走遍了村里角角落落

村民们清晰地记得,张波总是骑着一辆老式摩托车,说话嗓门大、见人笑呵呵,不管风吹日晒,经常加班加点走家串户、深入群众:逐个实地丈量宅基地,管控违规建房、违章搭建,调解村民建房纠纷,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宣讲国土政策……

“汪墩乡人口4万多,每年申请自建房的户数余栋,从实地丈量鉴定、‘放线’到验收,每栋自建房现场至少跑三趟。”都昌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徐光祖说,张波同志就是这样,执著于事业、淡薄于名利,长年累月和村民摸爬滚打在一起,每个村里头都留下了他奔波忙碌的身影。

张波生前工作的画面

“群众有事找他,从不推辞,总是笑眯眯的。”阳港村村民吴扬松谈起张波,难掩心痛。

“年,张波同志被安排到离县城50多公里的芗溪乡国土所工作,他与家人聚少离多,吃住在村里,没叫过一声苦。”在徐光祖的印象中,张波敢说敢做、雷厉风行,敢于直面困难、啃硬骨头。

徐光祖谈到,10余年前,汪墩乡国土所办公楼盖起时,一直拖欠了建筑商19万工程款。“由于所里资金困难,仅能维持员工正常工资待遇发放,所以拖欠工程款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徐光祖说,张波今年6月份上任后,向局里打了报告,想尽办法解决这个“烫手山芋”,敢于“理旧账”的作风,体现了他一贯的担当作为。

面对事业、面对群众,不畏苦、不畏难、不畏烦,用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无论是张波生前的领导、同事,还是曾经打过交道的村民,都给出一致的评价。

“为群众解决困难方面做得还不够……”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清单上,张波留下这样的话。

“答应我,把父亲留在我身边”

年,张波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12年的军旅生涯,他守军纪、能吃苦、能奉献,多次立功受奖。退役后,为了挚爱的妻儿,他毅然回到妻子的家乡,成为一名忙碌的基层“自然资源人”。

回忆丈夫离世前的点点滴滴,妻子詹陈陈心里有太多的不舍与惦念。

在詹陈陈眼里,张波是个体贴的好丈夫。平时除了加班,张波几乎不在外面应酬,接送孩子上学,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可是,张波实在太忙了。“回到家总很疲惫,周末几乎没完整休息过。”詹陈陈对丈夫的忙感触很深。她记得,家人一块出去旅游还是9年前的事情,那次还是她背着丈夫报了个旅行团,“逼”着丈夫一起外出散心。

在12岁女儿张雨桐眼里,父亲张波是一座山,坚强而稳重。

“爸爸,我知道人终有一别,但没想到离别来得这么快。这几天,无论在哪里,脑海里都是您。以后,再也不能靠在您的身后去上学,再也不能看见您来接我放学的身影,再也没人帮我剪指甲了。都说父爱如山,您是我的山,您是我的天,从此,山倒天塌,再也没有爸爸可以叫了……”在张波同志追悼会上,女儿的深情悼词,感人魂魄,催人泪下。这些温馨的画面,也永远定格在她心中,只是时光太短暂、逝去太匆匆。

“爷爷奶奶,你们要答应我,爸爸要留在我们身边,别把他送回安徽。”从安徽老家赶来送别儿子的张波父母,在孙女的哀求中,最终同意把张波的骨灰永远安葬在都昌县城公墓。

初冬,汪墩乡北辰村村头,火红的乌桕树渐渐凋零,红叶飘落,寄托着对土地的相思。在张波最后战斗过的地方,在这片他曾用脚步丈量的土地上,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树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02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