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给力,促进乡村振兴人民资讯

近年来,全省金融系统有力支持贫困地区群众兴产业、扩就业、增收入、添保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金融在扶贫领域担当了怎样的角色,积累了哪些经验做法?未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金融领域应如何发力?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精准滴灌,百姓生活添保障

初夏时节,天刚蒙蒙亮,守友草鸡家庭农场就开始了一天的喧嚣。

5月12日清晨,和县石杨镇八禁村的农场主马守友早早起了床,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鸡开泵打水,然后投放饲料进行喂食。“从第一个鸡棚到第六个鸡棚,打水和上料需要花上足足2个小时。等到上午一部分草鸡就跑到树林里去了,也有一部分草鸡会躲藏在大棚里乘凉。”马守友皮肤黝黑,讲话中气十足。

可谁又曾想到,这样一名憨厚的庄稼汉,4年前是八禁村出了名的贫困户。

马守友身患肢体四级残疾,还要照顾患有疾病的妻子,一家三口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为了解决该户脱贫问题,年春,驻村扶贫工作队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其从事跑山鸡养殖。然而,买鸡苗、建鸡棚、购饲料等都需要资金,为难之际,和县农商行为其提供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支持其发展养鸡产业。

如今,他已经从最开始一个鸡棚发展到如今的六个鸡棚,每年仅养鸡一项就能获利6万多元。“脱贫致富,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但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干。”马守友凭借勤劳,彻底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自年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以来,已累计向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超3亿元。”和县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说。

“多亏了银行的‘扶贫贷’,没有资金,哪里能养鹅脱贫奔小康呢。”阮永香曾是肥西县三河镇龙安社区的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早年一直在外做瓦工,爱人在家务农,日子过得也算衣食无忧。年前,因意外,腿和眼睛受伤,为治疗,家里花费大量资金。病愈之后,由于视力受损、行动不便,阮永香能够接的活少了很多。“为了生计,我想在家养鹅,肥西农商行三河支行客户经理告诉我‘扶贫贷’在贷款期间内利息是财政补贴,我就申请了5万元贷款,有了启动资金,加上辛勤劳动,家里逐渐摆脱了经济困难局面,年脱了贫。”阮永香笑眯眯地说,“现在日子好过了”。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战中,金融精准扶贫发挥了重要支撑和助推作用,截至年末,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亿元,累计支持和带动贫困人口.6万人。

激活产业,脱贫增收有动力

走进六安市金寨县油坊店乡朱堂村,绿油油的茶树一眼望不到边。

“近3年企业发展很快,这离不开金融支持。”金寨县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营黄大茶、出口炒青绿茶等系列产品。该公司负责人巩长团介绍道,企业成立了近10年,制茶设备老旧,去年9月改造升级了制茶设备,导致流动资金出现不足。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出口受限,且企业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等因素影响,对接多家银行均无法满足融资需求。

金寨徽银村镇银行得知该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企业,详细介绍“农业产业振兴贷”产品及申报流程,并在第一时间开展尽职调查,开通贷款审批发放绿色通道。“年10月底,徽银村镇银行使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为我们发放了‘农业产业振兴贷’万元,流动资金周转不用愁了。而且利率只有3.85%,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近12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巩长团表示,企业发展得好,也能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每年茶春季均以高于市场价位20%收购贫困户茶叶,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将过去茶农修建茶园还田的茶条收购制作黄大茶,延长了茶叶采摘周期。仅此一项,带动至少多户茶农年均增收元以上”。

借助金融力量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例子在江淮大地还有很多。去年,怀远农商行先后运用扶贫再贷款为怀远县瑞龙粮业有限责任公司发放了3笔产业扶贫贷款,合计万元,加权平均利率5.36%,低于同期同档次加权平均利率2个百分点左右。“我们与龙亢镇邵圩村、钮湾村签订了粮食收购协议,约定同等质量的粮食高出市场价元/吨进行收购,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该公司负责人说。

“截至年末,全省产业扶贫贷款余额.94亿元,同比增长22.08%。”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探索“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再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资金运用模式,创新“一次授信,分次发放”的管理方式,引导贫困地区法人金融机构与优势产业对接;探索开展央行资金“直通车”试点,缩短政策传导链条。截至年末,全省扶贫再贷款余额亿元,自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亿元,实现了全省31个重点贫困县域全覆盖,有效支持或带动了约6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完善设施,金融环境更优化

金融扶贫不仅仅带来资金,也要为当地搭建起金融基础设施,营造良好金融环境,积蓄长远发展动力。

为打通支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省金融机构增加技术、网络、设备等投入。石台县奇峰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过去村民们办理取现、转账等金融服务只能沿着蜿蜒曲折的14公里山路到最近的仙寓镇上办理,极不方便。如今,石台农商银行在村里创建“金农信e家”惠农金融服务室,服务室除了提供支付服务、现金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等六项基础金融服务功能外,还提供依托惠农金融服务室负责人所开通的网上银行和手机支付业务帮助村民缴纳电费、手机充值、网上购物、车(机)票代购以及快递信件收发等便民服务,进一步便利村民生产生活。

类似这样的金融服务室并不罕见。目前,全省共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个,其中建成集支付结算、征信、现金服务、金融维权、金融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室个,与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融合共建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和惠农金融服务室已打造成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前哨’和关键节点,带动农村金融服务提档升级。”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说。

金融扶贫也要控制风险。为了保证贷款精准投放,同时有效控制风险,我省持续推进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

“‘信易贷’从申请受理、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到放款只用了3天时间,解决了我资金周转的难题。”固镇县连城镇懈河村的养殖户张青,在邮储银行蚌埠市分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中,综合评级达到AAA级,属于信用户中最高等级,“多亏了信用度高,才能这么快贷到钱”。

据了解,“信易贷”是邮储银行针对党建引领信用村项目专门出台的新贷种,手续简化、利率低而且审查审批开通“绿色通道”,简化了流程,提高了放款速度。放眼全省,如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现辖内全部市、县(区)全覆盖,已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万户,其中,对万户开展了信用评定,对万户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发放贷款;全省利用农村信用信息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开发信贷产品56个,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获得信用贷款余额超2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金融领域要持续着力,进一步借助村级组织、驻村工作队和金融机构的力量,用好金融政策,搞活信贷产品,让乡亲们贷款有通道、致富有渠道、发展驶入快车道。-05-:00:00:0■本报记者何珂截至年末,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亿元,累计支持和带动贫困人口.6万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