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们
站在三尺讲台
累到声嘶力竭
讲不出话也不愿离开
是她们
守着偌大校园
总是形单影只
送走一批又一批孩子
教师节
我县是一个以“文化立县”的教育大县,这里有一批将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教师,正是他们辛勤付出和无私坚守,才有一批批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让我们一起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他们~
“一切都是为了山里孩子的老师们”
他
用一截短短的粉笔
勾画出学海的浩瀚
01
扎根山区的“老黄牛”
“老师一直在陪着你,所以不要怕……”初见董广志,黝黑的皮肤,高高瘦瘦的个子,衣着朴素,温和有礼。他正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耐心地安抚新来上学的还不熟悉环境的小朋友。
这位老教师,年从太湖师范学校毕业后,当时年仅20岁,毅然选择了这座位于宿松县西北边陲最大的山区乡镇——陈汉乡。他在大山深处的小学教了36年的书,在讲台上一站就是大半辈子,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如今年近花甲的董广志,仍站在讲台上,教书讲课。他把三尺讲台看作自己的阵地,深入钻研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董广志还发扬“师带徒”的精神,积极帮助年轻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尽快成为教学主力。
“我以前就是董老师的学生,没想到现在很幸运,我们成了同事。”现在是陈汉乡中心小学教师的邓景玲内心无比的感慨,“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特别不适应,董老师就一点点教我怎么备课,怎么上课,还带我去他们班听课,教我怎么管理班级,给予我特别多的帮助。”
在很多人眼里,董老师就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也因为用心教书,以德育人,扎根山区挑重担,坚守岗位忙耕耘,在年荣获了“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董广志始终坚守在大山里,心心念念都是为了学生:“我现在还站在讲台上,一方面是离不开讲台,离不开这些孩子,另一方面是想用自己的言行,希望能影响更多的年轻教师,让山区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他们
用朴素的爱
营造着学生成长路上的美好
02
留守儿童的“爱心爸妈”
位于“竹海茶乡”的柳坪乡中心小学有名学生,其中六成以上是留守儿童。这里的老师除上课教授知识外,每名教师还平均承担4名留守学生的生活起居、课后陪伴、心理辅导等额外工作。孩子们亲切地称呼这些老师为“爱心爸爸”“爱心妈妈”。
在郑雪亮老师的班级里,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山区的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也就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和孩子相处几天。在学校里,郑雪亮有双重身份,他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孩子们的“爱心爸爸”。
在读三年级的廖海涛就是其中一名留守儿童,郑雪亮老师是他的“爱心爸爸”。小海涛告诉我们,郑老师平时会在少年宫里教他们下象棋,做有趣的课外活动。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在班里举行生日派对,还有生日礼物。“老师对我很好啊,我喜欢在这上学,我在这生活得很开心!”
“这孩子很开朗,学习成绩一直也很好”,郑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小海涛的父母在外地上班,但他们经常帮助孩子和父母电话沟通,而且利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