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去那家医院 http://www.znlvye.com/m/我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童俊杰,今天我要说一说村里“老大难”贫困户老黄的脱贫故事。老黄叫黄纪课,男,67岁,小学文化,是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农民,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7口人,有承包地9亩,依靠小麦、玉米传统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遇到年份较差的时候,全家只能靠借贷维持生活。黄纪课是村里典型的缺文化、缺技术贫困户,祖辈几代人常年在陡沟村务农,老两口没有文化还不善与人沟通交流,全家守着几亩地生活,因为太穷了,老黄对待生活也缺少热情,村里人都觉得他家“人穷志短身子懒”,久而久之,造成了老黄“没有就借、借不到就要”的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贫困户老黄的新宝贝水井。陡沟村供图年春耕,我来到老黄家里准备向他宣讲扶贫政策,老黄爱理不理,第一次拜访我就就碰了壁,“帮助老黄发展产业脱贫,会对其他农户起到示范作用,我一定要试试。”从那以后,黄纪课家成了我每天必去的“打卡”地。我像“牛皮糖”一样,每天“赖”在他家里动员他发展,“耗”在他家宣讲扶贫政策。在我的软磨硬泡下,老黄带着情绪随意收拾了五分地的小菜园,算是应付我。我和帮扶人施永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老黄的小菜园建了大棚,帮他种上秋葵等时令蔬菜,收获时,我们联系了县城的饭店,以13元/斤的价格上门收购,老黄一下子收入五、六千元。当他接过钱的时候,激动的手都拿不稳了。这下他彻底服气了,从2个蔬菜大棚开始,到帮他申请元的县级产业发展补助、5万元的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再到他自己发展建成了8个蔬菜大棚,年,老黄脱贫了。接到脱贫光荣证,老黄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还掉了部分借款,从此他在村里腰杆也挺直了。当年,老黄的“宝贝”是一台旧拖拉机,他开着这台拖拉机拉着小麦、玉米卖到市场,“轰隆隆”地行驶声像是挣脱贫困枷锁的呐喊。后来老黄赚钱了,他家的“宝贝”变成了一辆带货斗的电三轮,风驰电掣般穿梭在大棚、家里和菜市场之间。我坐在货斗里,老黄加速的推背感让我感觉,这不就是在向着他的美好生活“冲刺”么!第一书记童俊杰给贫困户老黄送来脱贫光荣证书。陡沟村供图“人勤地不懒,处处是金山”。年老黄当选了固镇县“首届十佳脱贫示范户”,我兴奋地叮嘱他一定要在上午8点之前到达会场领奖,老黄说:“我5点就去。”我说:“再激动也没必要去这么早吧。”他说,“我要先去把最新鲜的蔬菜卖了,顺道去领奖。”我哭笑不得一直等在村口,看着老黄顺道领回来的“全县十佳脱贫示范户”绶带和元奖金,仿佛看到了他更加坚定的信心。这条大红绶带成了老黄逢人就展示的“宝贝”。年中秋将至,我和帮扶人施永坚照例来到老黄的大棚,老黄提出:“你们能不能帮我打一口浇菜的井,我家有能力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不要慰问品,要灌溉井,这可真是帮到点子上了。”我们立刻落实,节前一天完成了直径mm、25米深的灌溉井,算是给老黄送的中秋礼物。没过多久,皖北地区遭遇干旱,这口井帮助老黄等11户农户解决了40余亩土地的灌溉难题。从拖拉机到电动三轮车再到田里的井,老黄的“宝贝”变了,他和我们扶贫干部的心也更近了。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扶贫队长,我在田间地头、在猪圈羊舍、在贫困群众家里、在美丽乡村的变化中,陪着老黄追求到了我的“美好生活”,那就群众对我的信任。这既是我的初心,也是我驻村工作中最珍贵的“宝贝”。(杨赛君根据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