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0日上午,记者从蚌埠市教育局获悉,备受家长 据介绍,年蚌埠市义务教育招生遵循六个基本原则:一坚持依法、依规原则;二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原则;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公办民办同步招生原则;四坚持县区为主、分级管理的原则;五坚持便民、高效原则;六坚持市区学校招生区域划分相对稳定原则。
公办小学一年级招生入学的条件为:市区居民适龄子女新生入学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即房产证作为主要依据,房产为普通住宅、居住类公寓(土地使用权70年)。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班额规定、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科学制定学校招生计划和公办学校学区划分方案,为每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确保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具体学区划分可以登录各县区政府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年小学入学年龄原则上截至年8月31日年满6周岁的儿童。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情况下,也可适当放宽,但截至年12月31日须年满6周岁。
按照《义务教育法》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确需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向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获批准后方可缓学。
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年蚌埠市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实行网上报名。适龄儿童家长通过皖事通或安徽政务服务网的报名窗口进行报名信息采集;通过政府大数据系统对报名信息进行校验审核;通过网上报名系统进行学生入校分配。报名民办学校时,全部实行网上报名,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如网上报名公办学校出现户籍或房产等信息有误无法报名成功时,家长可拨打咨询电话,也可线下(现场)解决网上报名问题。
初中阶段招生工作由蚌埠市教育局和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各小学毕业生凭初中入学通知单在7月24——25日集中到对口初中学校报名。
因家庭住址变更,依据现有房产申请跨学区入学的学生,在所在小学领取并填写《年蚌埠市初中跨学区入学申请表》,并附房产证、户籍证等证明材料,经原对口初中学校审核同意后,由原小学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汇总并报蚌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由蚌埠市教育局统筹就近安排到相应公办初中学校(含完全中学)入学。对提交房产信息的核验由学校或区教育主管部门利用不动产查询端口进行查询。
蚌埠市全面落实省教育厅招生入学规定,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审批地范围内招生,审批机关要统筹考虑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合理下达招生计划,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全部通过皖事通APP或安徽政务服务网“年蚌埠市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网上招生报名”平台报名,不接受线下报名。报名人数小于或等于招生计划,直接录取;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一律通过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或认定的系统实施电脑摇号,邀请纪检监察机关现场监督或公证部门现场公证,学校不得自行选择性录取。未被民办中小学校录取的,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在原学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已被民办中小学校录取,但放弃入学资格的,须向原学区所在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县(区)统筹安排。
此外,年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人,其中怀远县人,五河县人,固镇县人,蚌埠市区人。市区省示范高中招生指标人,市示范高中人,民办高中人。
年普通高中招生在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志愿、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考试、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B等(含B等)以上者方可被省示范高中录取;C等(含C等)以上者方可被市示范高中、一般普通高中及民办高中录取。
普通高中实行属地招生。地处怀远、五河、固镇三县的普通高中在三县各县域内招生,地处市城区的普通高中在市城区内招生。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与所在地公办普通高中保持一致,实现同步招生。民办普通高中在属地招生完成后仍有空余招生计划的,报蚌埠市教育局批准后,可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市域范围内统筹调剂安排招生计划。
蚌埠市教育局结合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选择部分具有特色办学基础的普通高中学校,推进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明确学校特色方向、招生数量和相应的招生办法,严格控制招生比例,并报省教育厅备案。特长生(含市队校办运动员)招生考试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体育、艺术和小语种类型可在市域范围内招生,其他类型在属地范围内招生。自主招生、特长生(含市队校办运动员)由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提前批次统一录取,凡提前批次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批次录取。
按照省厅文件规定,除以下加分政策外,其他政策性加分项目一律取消。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加分,不得重复加分。(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李世龙)
来源:安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