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
24小时筑成“光明”堤坝
7月25日,在淮河支流的浍河固镇县湖沟镇魏庙段,国网安徽电力(蚌埠禹风)共产党员服务队固镇分队的队员们在大坝上争分夺秒地装照明灯,确保夜间巡堤安全。
40人齐心“点亮”大堤
连日持续降水,淮河水位不断抬高,淮河干流沿线区域进入紧急防汛期。固镇县所在的浍河也“水涨船高”,水位持续上涨。
国网安徽电力(蚌埠禹风)共产党员服务队固镇分队接到固镇县防汛指挥部紧急任务:为浍河大堤架设临时照明电源。队员们闻“汛”而动,制定保电“作战”方案,一方面迅速调集应急照明灯,另一方面派专人勘查现场,为架设临时照明电源做好充分准备。不到1个小时,6台应急照明灯迅速“装备”到浍河大堤,为大堤加固和寻堤查险保驾护航。
7月24日晚上8点,相关物资准备齐全后,40名党员组成的应急分队火速赶往浍河大堤。施工现场分为3个小组,人员分配到不同区段架线施工,排杆、挖洞、立杆、架线在有序展开。为了尽快架好临时线路,队员们已顾不上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和被蚊虫叮咬的大包,他们合力运送毛竹、挖泥立杆,在最短的时间内架起了防汛照明线路。
凌晨两点,队员们共架设毛竹90余根,临时照明线路米,安装14盏灯,防汛大堤被“点亮”。同时,现场安排人员24小时蹲守防汛现场,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确保防汛保电工作万无一失。
在水中架线布点
队员们完成安装14盏灯的任务后,再次接到临时任务:向西再延伸米,架设临时照明线路。
7月25日一大早,应急分队再度赶赴浍河大堤,继续施工。“一二、一二……”12名队员们喊着整齐的号子,费力地把船从运送车抬下来,几个人在前面拉,几个人在后面推,连推带拉地把船挪到了水中。在水中施工非常困难,需要密切配合。一名队员把毛竹插进水中,另一名队员精准地用锤把毛竹钉进水里,最后一名队员必须牢牢控制住船,不能使船发生大的位移,确保其他人用得上力。这样,毛竹才能立杆牢固。
“时间紧,任务重,自接到任务后毫不拖延,昼夜不停,架设米照明线路,24小时内一共装设19盏照明灯,非常感谢他们。”固镇县湖沟镇党委委员沈中文说。
在禹会区长青乡的防汛一线,
也有这样一群身影,
她们脱下高跟鞋,穿上防雨靴,
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一方安宁。
贡献防汛中的巾帼力量
道路被淹她们迎难而上
7月19日,淮河水位上涨至河莲路,杜郢村唯一的出行道路被淹没,情况非常危急。
“出村路被淹了,为了大家的安全,一定要尽快按照我们的安排迅速撤离。”杜郢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锦第一时间来到大李郢组村民李金白、李城两户人家,劝说他们赶紧转移。然而二人对危情认识不足,加上家里物品多难以短时间全部搬完,直到水漫进了屋里,还没有完成转移。朱锦便组织应急党员志愿者先锋队,前往百姓家中帮忙搬家撤离,一直到夜里12点才撤离完毕。
“东西运不出去,百姓走不了,我心急。”朱锦说,出行道路被淹全村出行成问题,修复道路成了眼下当务之急。为此,朱锦带领村干部想方设法寻找新的出行路线,最终确定从村里一个石榴园里新开道路。路线确定后,朱锦和大家一起跟着施工队,无论刮风下雨永远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最终孙郢组道路顺利修通,为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截至目前,杜郢村共转移户,其中15户为困难户。
与此同时,杜郢村包村干部刘秀娟迅速联系应急船只帮助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运送物资。每天穿梭在杜郢村的各个角落,劝说和帮助受灾群众及时转移。虽然家中还有刚满2周岁的孩子需要照顾,但为了全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她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无怨无悔坚守在防汛第一线。
洪水面前她们“乘风破浪”
“村里两户生猪养殖户的养殖场浸水严重,头生猪还没有转移,情况非常危急。”7月23日晚,韩郢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进接到消息,立刻想办法帮助协调转移生猪。养殖场环境可想而知,泥泞的土地遇到浸水,加上天气闷热,顿时恶臭难掩。但李进没有退缩半分,在现场指挥运送转移,最终令头生猪安全转移。
下洪村多处房屋被淹,可是一些住户还没有意识到危险,迟迟未能安全搬离。这可急坏了顾正青。作为下洪村村“两委”委员,顾正青穿上雨衣,大雨中和村干部一起,划着船到低洼处各家各户,劝说“上水户”尽快搬离,日夜帮助受灾群众搬家,转移生活物资。
“我虽然是女性,力气不如男人,但我更是党员,就要在百姓需要的时候冲在前面。”顾正青说,只凭着心中的那份热爱,她就一定会坚守一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百姓做点实事。
就这样,这些巾帼女将们在紧要关头,把自己的小家暂时放下,原本柔弱的身体因为这场突入其来的灾情而变得坚强有力。据统计,截至7月25日下午,长青乡共分散安置受灾群众户人,集中安置6户17人,大家的生命财产得到有效保护。
来源:蚌埠日报全媒体
记者:何沛李景(文图)通讯员钱颉牛路李伟伟
编辑:于英利
校检:袁玉柱
监制:成凯
监审:朱素贤
重要通知:
即日起,“蚌埠发布”